
4月7日,合作社的社员操作智能鸡舍的鸡蛋收集系统收集鸡蛋。河北霸州惠农养殖专业合作社新落成的现代化鸡舍采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可通过手机随时掌握鸡舍内相关情况,人工保持温度、湿度稳定,喂饲料、给水、清粪等实现自动化。目前智能化鸡舍内现有蛋鸡两万只,每日产蛋1.5万枚,带动了农民增收。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题:新经济“点亮”开局季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于佳欣
出门前有专车等候、按按手机可以网络挂号、“机器人”擦玻璃省去了对安全的担忧……虽然弄不清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词的含义,北京市民赵玉霞的退休生活已被这些“新玩意”带动的更加智慧与便捷。
在浸入人们生活的同时,应运而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十三五”开局季增添暖色。
新现象:“点亮”经济之“春”
阿尔法狗与李世石的围棋大战刚落下帷幕,人们还在为人机“脑力比拼”争论不休时,人工智能的另一应用——无人车,已缓缓“驶来”。

百度无人驾驶车在道路上行驶。百度供图
不久前,在北京五环路上,由百度主导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各项性能稳定。车内有集高精度地图定位、语音图像识别、智能决策分析等功能于一身的专业“司机”,车顶有个实际路况和气候探测分析雷达,按个键,输入个地址,就能把你送到目的地。
“我们将在国内10个城市进行实际道路试点。预计5年实现量产,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说。
尽管2016年首季经济“成绩单”尚未揭晓,这些不断涌现的新亮点已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经济发展的活力,并从中感知开局季的暖意。
经济之“新”不仅体现在新的行业,一些传统产业也在新技术的带动下“老树发新芽”,找到新的发力点。
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拓展研发,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35所带来新出路。35所所长周明告诉记者,利用地磁实验和磁场检测等技术,35所自主研发的海底管道漏磁内检测器可对管道进行超高清检测,确保石油运输的安全性,目前进入推广阶段。
“过去管道检测都是国外垄断,费用高,时间长。如今拥有自己的仪器,成本低,效率高,确保了资源信息安全,也为军工企业打开新市场。”周明说,这个检测器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拓展到陆地管道、市政管道等领域。
一些理念、模式的创新也为当前经济带来新意。减少线下店铺铺设,用网络场景销售,让电商与服装企业告别竞争走向共赢;拼车、拼饭等分享经济的兴起,让人们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速率来配置海量闲置资源……
在这些新亮点的引领下,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加速融合,逐步探索出更宽更广的发展之路。同样,这些创新或将应用到千万产业,激活当前经济“一池春水”,带来脱胎换骨的巨变。
新思路:打造动能转换新引擎
处于深度调整阶段的中国经济,越来越倚重创新来撬动新需求、形成新动力。无论是新科技,还是新模式和新业态,都传递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即从供给侧发力,从结构调整入手,打造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变革,表面上看是增速的高低变化,实质是结构的深度调整。急需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恰逢其时。”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看来,正在“萌芽开花”的新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服装产业就尝到了甜头。“我们签约的一个网红,服装开业上新15分钟,销量达到160万元。”网红带来的经济效益,让服装品牌茵曼创始人方建华惊叹。他说,除了铺设线下店铺,茵曼将考虑用签约网红的模式做线上销售。
新理念、新思路,正在孕育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