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公报八大看点 新华社记者 陈琛 编制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题: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2017年反腐将有哪些新信号?--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公报八大看点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乌梦达、刘硕、罗宇凡
     1月8日,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在京闭幕。会议公报提出引人注目的重大判断: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同时,公报提出,2017年仍将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公报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到基层,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公报传递出哪些值得特别关注的反腐败斗争新信号?“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权威专家进行解读。
    看点1:反腐败斗争总体趋势如何?
     --关键点: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会议提出:经过全党4年多的努力,党的各级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明显增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坚决落实,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力度不减、节奏不变。
     专家解读:统计显示,92.9%的群众对去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腐败存量大大下降,要从反腐向防腐转变,在不敢腐、不能腐体系相对完善的基础上,在思想层面建立不想腐的“堤坝”。
     中央纪委驻中国社科院纪检组副组长高波表示,2017年将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一年,制度反腐的框架已经搭建,反腐正从治标向治本迈进。与此同时,党中央对当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没变,仍然要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同时也要继续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
    看点2:全面从严治党如何向纵深发展?
     --关键点: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党内监督
     会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根本,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党内监督;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廉洁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为中央和地方换届提供组织、干部保障;深刻剖析典型案件,忏悔录能公开的都要公开,充分发挥反面教材作用。
     专家解读:高波表示,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是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干部、党员队伍建设,净化政治生态,重点是持之以恒。前一阶段重点清除了腐败有问题的干部,下一步还要通过改革和制度建设,选好人、用对人。在标本兼治的过程中,需要把选人用人的导向、责任落实和长效机制建设、制度规则完善等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看点3:监察体制改革如何推进?
     --关键点:推动制定国家监察法,筹备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
     会议提出:扎实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落实改革方案,推动制定国家监察法,筹备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
     专家解读:监察体制改革意在实现对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监察体制改革是今年制度反腐的重点。北京、山西、浙江三个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将在今年推出一系列实质性举措,陆续建立权威、统一的监察机构,要在工作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真正实现监督执法和监督执纪有机统一,用改革的方式破解反腐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下一步推行改革积累经验。
    看点4:“关键少数”如何抓住?
     --关键点:加大问责力度,激发担当精神
     会议提出:推动各级党组织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少数”,层层落实责任。
     专家解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多次提到高级干部,突出强调抓好“关键少数”令不少干部印象深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表示,要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一案双查”,不让监督制度空转。既要监督权力,也要探索限制权力的清单和边界,落实好民主集中制。此外,应当加大自下而上的制度“探头”设计,如媒体监督、社会举报检举监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