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
 
“朋友之间,坦诚相见,有福同享有难同担。历经了岁月,春秋冷暖,感情在伸延,像丝绸一般。有一条路在呼唤,带着心穿越万水千山,千丝万缕,紧紧相连,就注定了你我相见的今天……”
《路的呼唤》这首歌中唱的这条“路”,就是从古丝绸之路绵延千年到而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就是“一带一路”。
 
“中国方案”——治理“赤字世界”之道
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提出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个富有哲学意味的问题。
世界怎么了?
当今世界,挑战频发、风险日益增多。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黑天鹅”事件频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地区动荡持续,恐怖主义蔓延肆虐。
联合国贸发会议和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3,贸易增长仅略高于1,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同时,由于现有国际合作的碎片化、排他性,世界难以把资源有效整合起来。
正如习近平所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正摆在全人类面前。
我们怎么办?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习近平这样回答。
这一方案如何实现?
习近平说:“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
习近平还说:“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
“一带一路”,就是中国为解决当前世界局势提供的一条解决之道、破局之道。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
新“凿空之旅”——塑造未来世界之道
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西之间的交通,从此中国与西方及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的友好往来迅速发展,“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此番破除文化政治地域禁锢的征途,被史学家司马迁誉为“凿空之旅”。
而今,“一带一路”——21世纪的“凿空之旅”,承接了千年前的流风余韵并将之发扬光大,走出了一条比先贤们更坚定、更宽广的道路。
4年来,“一带一路”已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成果丰硕: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
我们让事实来说话:
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在埃塞俄比亚,非洲首条全套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已建成通车,非洲铁路史翻开崭新一页;连接东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萨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是肯尼亚半个多世纪以来兴建的最大基建项目;2014年5月,中哈物流基地在中国连云港启动,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第一次正式获得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
2013年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6年正式开业,成员从最初创立时的57个扩大到77个;2014年中国提